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放弃了需要欠下人情的民间借贷,也不在考虑需要财产抵押的银行贷款,纷纷利用互联网贷款平台来解决资金的燃眉之急。与此同时,犯罪分子也瞄上了这部分急需网络贷款的年轻人。“无需抵押、次日放款、三年免息、最高可贷15万元”是否很让人心动,心动之后付诸行动真的能获得贷款吗?下面我们来看看杨某的遭遇:
90后的杨某从事房子装修行业已经三年了,早有想法要开设一家工作室自己担任老板,却因为家庭条件一般苦于缺少启动资金。
2018年12月的一天,杨某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里一个声音甜美的年轻女生自称是某网络贷款平台的电话客服,她告诉杨某该平台“无需抵押、次日放款、三年免息、最高可贷15万元”,杨某经常上网冲浪,以前手头紧的时候也尝试过网络贷款5000元、10000元,但是那些贷款平台利息高,额度低,根本不划算。
面对如此优惠的条件,杨某一听就动了心,根据对方发来的短信显示关注了公众号接着在公众号上下来了某贷款APP,APP的注册申请并不复杂,杨某根据要求输入了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卡号、工作地址、手机号完成了注册,随后在APP上申请贷款12万元,系统受理显示正在审核。次日一早,杨某打开APP一看发现贷款申请已通过,并显示放款12万元到杨某的APP账户上。这么简单就获得了12万元的贷款,杨某喜出望外,接着又犯了难,怎么把钱提取到银行账户呢?
杨某赶紧联系APP的客服,客服加了杨某微信告诉杨某,要将钱提取出来要先交纳贷款金额的1%作为工本费,并发给杨某一个收款二维码扫码付款,杨某心想能贷到12万元,1200元工本费算不了什么,于是很爽快的扫码付款了。
接着杨某发现APP账户显示可以提现了,选择提现到注册的银行卡,按说钱该实时到账的,杨某左等右等都没等到,猛地发现APP系统显示银行卡账号有误,资金被冻结了。这可把杨某吓得一身冷汗,银行账号杨某注册时可是反复确认过的,怎会是出错,杨某赶紧联系客服,客服告诉杨某他确实输错了银行账号,还截图给杨某看,杨某一看账号竟真的错了一个数字,虽然杨某很肯定自己输入时没有错,但是现在有图有真相,不信也得信。
杨某赶紧让客服解冻,客服却说要将资金解冻需要交纳6000元解冻保证金,同时要修改预留的银行账号还要交8000元改卡号的保证金,客服又说保证金到时会退还和贷款一起打到杨某账户,于是杨某通过客服提供的二维码交了钱。随后客服推荐杨某加了该平台风控部经理的微信聊天。等了一会儿,风控部经理告诉杨某账户已解冻,能提取资金了。虽然一波三折但终于能提取资金了,杨某再次登录APP选择提现,系统却仍然显示无法提现。杨某只得再联系那个风控部经理,经理告诉杨某是因为杨某的银行账户资金流水太小,如果要顺利拿到贷款还要交12000元帮他刷资金流水,为了尽快拿到贷款杨某一咬牙又扫二维码支付了12000元给风控部经理。风控部经理说12万元的贷款和保证金等费用24小时后会打到杨某账户。
杨某焦急的等待了24小时,资金依然没有入账,杨某再次联系风控部经理,对方又说还需要杨某预交14800元到某银行账户才能出具资金返还证书,将所有资金打入杨某账户,杨某说你们怎么能出尔反尔呢,一开始明明说好24小时资金入账,现在又要交钱,我已经没钱了。对方说这是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网络贷款变成坏账的规定,如果不交纳,那贷款就不能获得,之前交的费用也没法返还。想到12万元的贷款还有已经交的2万多元的费用,杨某只得找家人凑齐了14800元转到指定的银行账户。这次对方保证次日8点之前钱一定到账,于是杨某又是一轮焦急的等待。约定时间到了,杨某的账户一分钱也没有收到,气愤的杨某再次联系所谓的风控部经理,却发现对方的手机号码已停用,自己的微信也被对方删除。杨某醒悟过来自己是遇到电信诈骗了,随即向当地警方报警。
2019年1月,诈骗杨某的犯罪团伙流窜至宁化县作案时被宁化县公安局破获,至同年3月团伙33名成员全部落网。近期,该案被宁化县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该诈骗团伙以网络贷款为名骗取被害人财物40余万元,被害人上百人,分布于上海、广东、云南、安徽、江西、江苏、河南、山东、山西、贵州、天津、四川、宁夏等各省市,均为20余岁至30余岁有贷款需求的年轻人,其中绝大部分被害人曾有网络贷款的经历。